中國國務委員兼交際部長王毅8月25日至9月1日訪問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和德國五國,其間深化農業協作被屢次說起。德國《核心周刊》稱,繼歐洲的葡萄酒、豬肉、三文魚等在中國大受歡迎後,歐洲其他高端農業産品也願望在中國翻開新的市場。德國慕尼黑大學農業經濟學者君特多夫對《全球時報》記者表現,愈來愈充裕的中國人須要更多高端農業産品,中國企業無妨借機到歐洲“尋寶”。
歐洲遭受窘境
農業食物行業是歐洲很多國度的優勢支柱家當,並且産品豐碩多樣,好比葡萄酒、奶成品、肉類、橄榄油、生果、蔬菜、谷物等。在乎大利,該國2018年農業食物行業的總增長值跨越2050億歐元,占GDP的比重約爲12%,荷蘭則歷久堅持世界農産品出口第二大國的位置。
最近幾年來,歐洲農業食物行業也遭受多方面窘境。君特多夫說,一是老齡化社會招致農業行業後繼無人。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老齡化國度排行榜上,第二到第四名分離爲意大利(65歲以上生齒比例爲23%)、德國(21%)和法國(20%),還有很多歐洲國度進入前50。同時,鄉村的年青人湧到大城市生涯。很多農場主退休後,農場就癱瘓了。食物加工業中,當地員工也很少,須要聘請外籍員工。
第二個窘境是美國的打壓。客歲,美國基于世貿組織對空客接收歐盟不法補助案的判決,做出處分性關稅的決議,對歐盟價值75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高達25%的處分性關稅。這些被加征的商品包含德國和法國的葡萄酒、意大利的帕爾馬奶酪和西班牙的橄榄油等。本年8月,德國和法國的果醬調換希臘奶酪進入處分榜單。
另外,歐盟農産品很多是加工産品,價錢絕對較高,出口受限。爲此,最近幾年來,歐盟把中國作爲最具潛力的市場。在客歲的中國國際食物和飲料博覽會上,歐盟農業委員菲爾·霍根泄漏,將來歐盟對華農業協作將主打高質量産品出口、電子商務和投資協作。歐洲急切願望從這個偉大的市場平分一杯羹。
“此次王毅外長訪問歐洲,對歐洲農業來講也意義嚴重。”君特多夫對《全球時報》記者表現,中國與意大利簽署了意大利農業食物出口到中國的協定。法國也籌劃在生態農業上與中國停止協作。而挪威則願望向中國出口更多三文魚等海産品。德國的目的則是向中國出口豬肉、奶成品等。荷蘭還願望加大與中國在農業技術上的協作。
三大範疇可投
中國現已成爲全球最大的農産品花費市場,很多企業也正在積極推動海內農業投資,加上“一帶一路”延長到歐洲,都爲中歐農業協作帶來史無前例的機會。《全球時報》記者在采訪中懂得到,中國企業在歐洲農業投資重要有三種。
一是買地栽種和購置農産品。好比,中國洛娃團體于2014至2017年,在法國安德爾省和阿列省購置了2600公頃農業用地,願望在中國鼎力推行軌範面包。但是,軌範面包在中國的市場非常有限,該團體又在中國宣告破産。好在該團體在法國的地盤今朝照舊在耕種。中國企業也在增長出口歐洲農産品。在中國須要鼎力出口谷物、與澳大利亞等國產生商業磨擦之際,中國今年度籌劃增長對法國大麥和小麥購置。法國計謀谷物公司剖析師迪弗洛說,大麥和小麥供給充分的法國將會從中受害。
二是並購和食物加工。歐洲的食物加工業蓬勃,並且以食物平安指數高著名。中國最大的葡萄酒臨盆商張裕就控股法國AdViniSA旗下的拉頌酒莊。拉頌酒莊是繼法國富朗多、蜜合花酒莊以後張裕在法國控股並購的第三個酒莊。中國光亮食物2012年斥資近6.8億英鎊收買英國谷物食物公司維多麥60%的股權,2015年光亮食物又收買西班牙最大的食物分銷商米蓋爾。
三是農業技術協作。荷蘭在農業和食物行業有大約5300家外鄉和本國公司,個中包含12門第界最大的農業食物公司如嘉吉、卡夫亨氏和瑪氏等,這些公司大都倚賴荷蘭的農業科技。荷蘭瓦格甯根大學是歐洲甚至全球農業偏向最頂尖的研討型大學之一。中國乳成品巨子伊利也看中荷蘭的學研優勢,于2014年2月與瓦格甯根大學協作成立歐洲研發中心,並于2018年將研發中心進級爲伊利歐洲立異中心,進一步控制歐洲與世界乳業和食物技術發展趨向,增進企業針對國際和泛歐市場的産品研發。
有些“雷”要當心
不外,歐盟農業以龐雜著稱,很多中國企業來到後“不服水土”。是以,君特多夫提示稱,中國企業在投資前須要做好各類預備,防止“踩雷”。
2011年,台灣農墾團體到保加利亞東南部的維丁大區租賃3萬畝地盤,一期總籌劃投資約1000萬歐元,栽種玉米後返銷國際。不外,第二年試種後,台灣農墾發明所租賃地盤的土質和地盤應用率都不睬想,本地員工的協作也存在一系列成績,産量也比預定的差,以後決議廢棄該項目。特別是栽種和加工業都依附本地員工,這個中的風險不能不斟酌。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度都聘稀有十萬來自東歐等地的員工。因為沒有歷久合同,這些農業勞工其實不穩固,乃至在農忙季候湧現“用工荒”。
還要留意的是,在並購計劃中,價錢並非歐洲方面決議生意業務的獨壹要素,被收買方還會斟酌將來的發展計劃和員工支配。很多中國企業並購歐洲農業和食物公司掉敗,恰是由於疏忽對歐洲文明的懂得。
另外,中國投資者也應當對歐洲的農業政策停止深刻懂得。像法國政府把本國農業用地看做“計謀投資範疇”。投資者假如是國企,會被以為能夠有“國度平安”風險,投資審批會被嚴厲看待。
“在歐洲投資農業和食物優勢很多,好比有歐盟的各類補助、高質量意味的歐盟産地標識、農業技術等等。”君特多夫表現,投資者只要多爲歐洲本地斟酌,多從共贏思緒運營,能力更輕易取得勝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世界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