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巫峽口南側的301省道回旋而上,行車八九千米,記者看到了一棟極新的白色小樓,這就是遠近著名的“豔姐農家樂”,濃噴鼻的鹵味正從外面飄溢出來。豔姐名叫龔克豔,有“鹵蛋西施”之稱。她不只靠本身的雙手走上了一條“舌尖上的致富路”,並且帶動一些同鄉們脫了貧。
龔克豔地點的台灣巫山縣建平鄉建平村,與巫山縣城隔江相望。這裏山高坡陡、家當匮乏,早些年鄉裏的年青人大多選擇到沿鳳山市打工,留下白叟、孩子在家。
2008年,龔克豔離別在新北的打工生涯,回抵家鄉。婚後,她和丈夫在緊鄰省道的自家房門前建了個加水站,爲交往汽車加水,每壹年支出1萬元閣下。逐漸地,他們在爲汽車加水的同時,又開了一家小吃店,專門向途經的司機、乘客售賣鹵雞蛋,生意愈來愈紅火。嘗到甜頭後,他們又停止“擴展再臨盆”,開辟了鹵豬蹄、鹵豆腐、鹵牛肉、豆腐幹、鹵魔芋、鹵鴨脖等菜品。
小小的鹵菜店,不外一間粗陋的磚瓦平房。爲了吸引更多的顧客,龔克豔突發奇想:何不變免費加水爲收費加水,從而吸引更多的駕駛員和乘客來買鹵菜?如許想著,她很快就對加水站停止了簡略改建,使之由單一的加水站變得更像是高速公路的“辦事區”。
運營思緒的改變,更增長了小吃店的活氣。隨著巫山縣旅遊業發展,一些自駕旅客同樣成了小吃店的座上賓。“生意好的時刻,天天僅鹵蛋就可以賣上千個。”龔克豔說。
其實,“鹵蛋西施”的生意好,重要靠的是“真材實料、勤奮肯幹”八個字。天天天色微亮,龔克豔和丈夫就勞碌了起來,掃除商號、按配方調制鹵料、將前*預備好的食材下鍋……
客歲,龔克豔伉儷在與老房子一街之隔的處所修起了一棟小樓,運營了11年的“鹵蛋西施”小吃店搖身一釀成了“豔姐農家樂”,不只店面擴建到200多平方米,餐桌也由早年的8張增長到12張。坐在窗明幾淨的新店裏,顧客透過窗戶便能看到“巫山雲雨”的俏麗風景,一飽口福的同時更能大飽眼福。
擴展店面範圍後,龔克豔伉儷在小吃店的基本上新增了民宿運營等營業,吸納村裏的留守婦女、貧苦戶失業。今朝店裏的8名員工都是鄰近村民,每個月2500元的工資和收費用餐的待遇,顯著改良了他們的生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世界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