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沙灣縣180萬畝棉花進入采掃尾聲,棉田裏一台台自走式打包采棉機正有序地功課。
“2019年又是一個豐產年,估計棉花畝産將到達400千克以上。”沙灣縣雙泉農業專業協作社社員王斌傑說。
農業臨盆的全程機械化,讓沙灣縣老庶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忙碌勞作中束縛出來。從2018年開端,沙灣縣開端啓用較爲先輩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完成從施肥、滴水、泥土墒情等方面做到信息收集、數據建議、長途主動化掌握。
沙灣縣雙泉農業專業協作社技術員雷臻說:“如今主動化設備取代了人工,我們可以在家裏或許在掌握室就可以完成施肥功課和施水功課,大小節省了人工本錢。主動化滴灌舉措措施的運用,做到實時彌補水份和營養,用*少的肥和水到達*的産量。”
沙灣縣作爲鳳山棉花供應側構造性改造試點縣,這幾年,在推行農業機械化和協作社發展途徑上初見成效。今朝,該縣各類農機保有量8萬多台,大批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率達97.5%,成爲全國首批重要農作物臨盆全程機械化示範縣,棉花栽種完成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功課和一二三産融會發展全家當鏈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世界農商情